寻龙点穴看缠山,一重缠山一重关。
关门若有千重锁,定有王侯居此间。
古代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和长江之间,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中原。中原向北气候会越走越冷,不适合当时的农耕文明发展。中原向南气候会越走越温暖,雨量充沛,适合当时的农耕文明发展。因此,古人为北方不适合人类居住是鬼神居住的幽冥之地。
寒冷的北方更适合鬼神居住的思想也影响了后世对墓地方位的选择。唐朝的长安城北聚集了历代地方的陵墓。明清的北京城北也有历代帝王的陵墓。古代很多小城市的城北也有很多陵墓。
墓地选择在城市的北方不仅仅是古人收迷信思想影响,对古代人来说,还有很现实的意义。受地理位置影响,我国很多地区在夏季的时候都从东南方向吹来海上温暖潮湿的风。古人安葬亲人不火化,棺椁盛殓直接下葬。因此南风一吹,对城市的卫生有很大的影响,同时还可以能造成传染病爆发。因此墓地选择城北也可能是经过惨痛的教训才养成的。
寻龙点穴,关键看墓穴的具体位置怎么选。古人很多选墓穴位置基本与选择建房的思想是一致的,古代堪舆师都是喜欢选择北面有山的位置。选择在山的南坡向阳处。这样可以抵御北方寒冷的冷空气,也可以更多的接受南方阳光的照射。
墓穴位置不选在山顶,因为无法躲避北方寒冷的冷气,而且南北季风都通过山顶风速会加速,墓穴位置会格外寒冷,墓穴前的贡品、纸品也无法较长时间的摆放。墓穴本身老化的速度也会很快。
墓穴位置不选择在山脚下,因为山脚下无法躲避水害,容易出现与耕地并存,争抢土地,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经上述分析,墓穴的坐北朝南正好就与房屋建造时的坐北朝南一致。但有时墓穴并不是朝正南的,而是偏西一些。这也与古人的方位思想有关,佛教传入中国后,很多古人认为西方是灵魂永生的极乐世界,因此墓穴位置愿意偏向西方,甚至是直接面向正西方。
除此之外,古人墓穴所在位置通常选择一条山脉的一端。山脉被描述成龙脉,而龙脉的尽头就是龙首,在龙首之处,选一个向阳的南坡为墓穴,就是起到了给龙点睛的寓意,因此堪舆师给人找墓地也叫寻龙点穴。